水人间的《模仿者的献礼》小说内容丰富。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当历史的梦魇在今日苏醒,最完美的凶手,就藏在最信任的目光之下。
城市陷入恐慌。一起起血腥的连环凶杀案,手法并非原创,而是对历史上最臭名昭著、悬而未决的命案——开膛手杰克的暗夜屠戮、黑色大丽花的凄艳陈尸、黄道十二宫杀手的密码嘲弄——进行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准复刻**。这不是随机的暴力,而是一场精心策划、跨越时空的致命“致敬”。
**陈默**,市局顶尖法医病理学家,一个在显微镜下追寻真相的孤独猎手。她冷静、理性,近乎偏执地执着于死者无声的证言。然而,当她在最新受害者的伤口上,辨识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注意到的、来自助手**林涛**的专业痕迹时,她坚固的世界轰然崩塌。那个阳光、勤勉、视她为导师的年轻人,竟可能是这场扭曲“艺术展”的幕后导演?
林涛的动机深埋在黑暗的过去——对司法失望?对“悬案大师”的扭曲崇拜?抑或是对陈默这位他渴望超越又无比依赖的“完美象征”的复杂挑战?他的“杰作”远未完成,终极篇章的预告已然发出,目标直指毁灭性的高潮。
时间在滴答倒数。陈默必须在凶手的“剧本”落幕前,撕破他完美的伪装。她唯一的武器是刻入骨髓的法医本能和对真相的执念。但每一步调查,都让她更深地陷入信任的
《模仿者的献礼(陈默林涛)免费小说笔趣阁_完结版小说推荐模仿者的献礼(陈默林涛)》精彩片段
**第三章:风暴眼**“黑色大丽花”模仿案的消息,如同引爆了一颗舆论核弹。
方静的《晨星报》以头版头条、触目惊心的标题《世纪梦魇降临!
‘黑色大丽花’惊现我市!
》抢发了新闻,并附上了经过模糊处理但仍能感受到极度恐怖氛围的现场描述(当然,关键细节被隐去)。
网络彻底沸腾,“开膛手再现”、“黑色大丽花模仿者”、“连环杀手致敬”等词条瞬间霸占热搜前三。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城市中蔓延。
警局门口被各路媒体的长枪短炮堵得水泄不通。
闪光灯连成一片,记者们声嘶力竭地抛出各种尖锐甚至耸人听闻的问题:“吴队长!
连环杀手是否己经锁定?”
“陈法医!
凶手模仿历史悬案,是否在向警方示威?”
“下一个受害者何时会出现?
警方是否有能力保护市民?”
“‘影溯’专案组是否束手无策?”
吴刚站在临时搭建的发布台后,脸色铁青,强压着怒火,用尽可能官方的措辞回应:“警方正在全力侦办!
请市民不要恐慌,保持警惕,注意安全!
任何案件细节的披露都将干扰调查,请媒体朋友予以配合!”
他的声音在嘈杂的声浪中显得单薄无力。
陈默没有出现在发布会上。
她把自己关在解剖室里,面对第二具被冠以“茉莉”代号的受害者。
这一次,凶手的手法更加“精致”,也更加残忍。
拦腰般的巨大创口(模仿黑色大丽花被切断的躯体),面部被切割出的“格拉斯哥笑容”(Glasgow Smile),内脏的暴露程度……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凶手对“原型”的深刻研究和一种近乎病态的“完美主义”追求。
“死亡时间大约在昨天午夜到凌晨两点之间。”
陈默的声音透过口罩,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
她正在小心翼翼地提取受害者嘴角伤口边缘的微量物质。
“伤口边缘有细微的锯齿状痕迹,凶器可能是某种特制的、带锯齿的锋利刀具,比第一案的凶器更‘专业’。”
林涛在一旁协助,他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动作依旧专业高效。
他仔细记录着陈默的每一句话,同时将现场发现的旧报纸碎片证物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和微量物质分析。
“报纸碎片确认是真正的1947年左右的旧报纸残片,来源不明。
上面的红圈和手写字迹,初步检测……是人血。”
林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书写工具应该是细毛笔或者特制的硬质笔尖。
字迹……很工整,甚至可以说……优雅。”
这个描述让解剖室的空气更加凝滞。
“优雅的疯狂……”陈默低声说了一句。
她将注意力集中在受害者指甲缝里极其微量的、不同于现场泥土和纤维的白色粉末上。
“林涛,把这个样本做最精细的色谱分析。
还有,重点检查受害者头发和皮肤,凶手在‘布置’现场时,可能会留下特殊的接触痕迹。”
“是,陈老师。”
林涛立刻着手处理。
压力不仅仅来自外部。
专案组内部的气氛也绷紧到了极点。
会议上,刑侦支队的副队长张猛,一个以行动派著称的汉子,猛地一拍桌子:“太被动了!
我们像被凶手牵着鼻子走!
模仿模仿,模仿个屁!
我看就是个心理变态的疯子,搞这些故弄玄虚的东西!
重点应该放在排查社会关系,尤其是那些有前科、心理不正常、对犯罪悬案痴迷的人!
撒大网捞!
我就不信捞不出来!”
吴刚沉着脸没说话。
陈默冷冷地开口:“张副队,撒大网需要方向。
凶手的行为模式本身就是最核心的线索。
他选择特定的历史悬案模仿,选择特定的受害者群体(目前看都是年轻、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留下特定的‘签名’物品和留言,这绝不是无意义的疯狂。
这背后有他的逻辑,他的诉求。
忽略这个核心,才是真正的被动。”
“那陈法医的高见是什么?
研究一百年前的案子就能抓到现在的凶手?”
张猛语气带着火药味。
“研究历史悬案,是为了理解凶手的‘剧本’。”
陈默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他把自己当成了历史的‘再现者’或‘完成者’。
他在乎‘仪式感’,在乎‘精确性’。
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也是精心挑选的、符合他‘剧本’要求的受害者。
他预告‘下一个会更接近’,这个‘接近’,指的是更接近他所模仿的某个历史悬案的原型受害者特征?
还是指更接近他心目中完美的‘犯罪艺术’?
或者,是更接近……我们?”
最后一句,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一股寒意弥漫开。
“林涛,”陈默转向自己的助手,“你熟悉这些历史悬案,分析一下,开膛手杰克和黑色大丽花案受害者的共同点?
除了显而易见的性别和边缘身份。”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涛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努力保持镇定:“是。
开膛手杰克的目标主要是伦敦白教堂区的底层妓女,年龄在西十岁左右。
黑色大丽花伊丽莎白·肖特,年龄22岁,怀揣明星梦但生活落魄,也常游走在灰色地带。
共同点在于:她们都处于社会底层或边缘,生存状态不稳定,社会关系复杂,失踪初期不易引起高度关注。
这为凶手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作案时间和空间。”
他顿了顿,继续道:“更深层次的‘共同点’,可能在于她们都成为了凶手‘作品’的一部分。
开膛手的‘作品’是残忍高效的杀戮和留下的谜题;黑色大丽花则是凶手精心布置的恐怖‘场景艺术’。
凶手从她们身上获取的,除了杀戮的快感,更是一种扭曲的‘创作’满足感。”
林涛的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连原本有些不服气的张猛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吴刚点点头:“小林分析得不错。
所以,我们下一步的排查重点,除了传统的刑侦方向,更要高度关注那些近期可能接触过历史悬案资料(尤其是开膛手和黑色大丽花)、行为异常、可能具有艺术或表演相关背景,并且有条件接触到特定旧物(如仿古币、旧报纸)的人!
特别是对年轻、独居、处于社会边缘或从事夜间工作的女性,要加强安全提醒和暗中保护!”
就在这时,陈默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物证实验室发来的紧急报告。
她点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受害者“茉莉”指甲缝里提取的微量白色粉末,经过精密分析,成分被解析出来了——**主要成分是滑石粉(Talc)和硬脂酸镁(Magnesium stearate)**。
这是非常常见的……**医用手套内衬的润滑粉末成分!
**凶手戴了手套!
而且是专业的、可能属于医疗或实验室环境使用的手套!
他极其谨慎,几乎没有留下皮屑或DNA,但正是这种过度的谨慎,在这个特定的微量物证上,留下了一个指向性的痕迹!
陈默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如电。
她的视线下意识地扫过会议桌旁的人,扫过他们自然放在桌上的双手……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身旁林涛那双修长、因为长期接触化学试剂而略显干燥、此刻正下意识地轻轻搓动的手指上。
一个极其微小、几乎被忽略的画面瞬间闪回她的脑海:在解剖第一个受害者李薇时,林涛递给她精细器械之前,似乎习惯性地、非常快速地用拇指蹭了一下食指的指腹……一个极其微小的动作,像是要蹭掉一点看不见的粉末。
这个动作……是习惯?
还是……无意识的痕迹处理?
一股冰冷的电流瞬间窜遍陈默全身。
这个发现太危险,太具有指向性了!
她强迫自己移开视线,压下狂跳的心脏,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对吴刚说:“吴队,物证有重要发现,指向凶手使用了专业医用手套。
这大大缩小了排查范围,重点可以放在有医学背景、实验室工作经历,或者能轻易获取专业防护装备的人群。”
她没有看林涛,但她能感觉到,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身边那道专注的目光似乎微微闪烁了一下。
风暴的中心,暗流汹涌。
那个危险的“模仿者”,似乎离他们比想象的更近。
而陈默心中的阴影,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凝聚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