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大咖“一坠落”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橄榄绿撞上霓虹色》,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现代言情,林溪阿月是文里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沈聿是纪律严明的军人,林溪是镜头前明媚的网络主播,两人因共同朋友的聚会有过一面之缘,仅止于点头之交。
一次部队慰问演出,林溪作为受邀嘉宾登台,再次遇见沈聿。台下他挺拔肃立,目光偶尔扫过她时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后台短暂交集,他话不多,却会在她被道具绊到时伸手扶稳,低声提醒“小心”。这场意外重逢,让原本平行线的两人有了交集。
来往渐多,才知彼此并非初见时那般遥远——他会在训练间隙回她的消息,她会对着镜头悄悄分享“认识了个很酷的人”。感情升温时,林溪的助理,其男友正是沈聿的战友。苏晴因嫉妒暗中在网络散布谣言,捏造林溪“私生活混乱”“炒作”,将两人推上风口浪尖。
面对汹涌的网络暴力,林溪没有退缩。她冷静整理直播录屏、行程记录,甚至找到证据,坐在镜头前一一公开澄清。沈聿始终坚定站在她身边,用军人的担当为她挡下流言:“我的人,我信。”
谣言破除,偏见消弭。穿过舆论的硝烟,他穿着戎装牵起她的手,她对着镜头笑眼弯弯:“这次,是官宣。” 历经考验的爱情,终在迷彩绿与直播间的光影里,落地生根。
《橄榄绿撞上霓虹色(林溪阿月)小说完整版_完结好看小说橄榄绿撞上霓虹色林溪阿月》精彩片段
林溪把最后一口羊肉咽下去时,窗外的秋夜己经浸透了凉意。
铜锅里的汤还在轻轻沸着,腾起的热气模糊了玻璃上的倒影,也模糊了她想起三年前那个傍晚时的神色。
那时她刚23岁还在杭城做着一份朝九晚五的文职,可能是性格使然,跟同事除了工作上的简单交流以外从不私下相处,那时下班就窝在出租屋对着手机唱歌。
不过是随手录的一段,翻唱的是首老歌,背景里有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
她抱着吉他,头发随意挽着,连滤镜都没加,发在社交平台的角落里,本没指望有人看。
第二天醒来,消息提示像疯了一样跳。
“这个嗓音绝了!”
“姐姐唱到我心里去了求更多翻唱”……那条视频好像被谁推了一把似的,莫名其妙地火了。
一夜之间,粉丝从几千涨到百万,私信里塞满了合作邀约。
她站在出租屋的阳台上,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第一次认真想:或许可以试试把唱歌当成事业?
那时杭城的网红产业正热得发烫,无数MCN机构向她抛来橄榄枝,说能让她更快红起来,流量、变现、曝光,一切都规划得明明白白。
可她犹豫了。
她想起大学时去北京旅游,也是这样的秋天。
她在国子监的红墙外走,看阳光透过银杏叶在地上筛出金斑,听胡同里的大爷摇着蒲扇聊天,忽然就觉得,这座城市的空气里有种说不清的韧性,像胡同里的老槐树,沉默,却扎实。
“为什么非要留北京啊?”
当时圆圆刚做她助理,不解地问,“杭城多好,产业链成熟,气候也养人,还能给你事业添砖加瓦。”
林溪那时正站在租住的公寓窗边,看着远处胡同里升起的炊烟,混着秋日特有的干燥风,吹得天际线格外清晰。
她笑了笑,没说太多——或许是因为这里的秋天,连风里都带着故事感;或许是因为她隐隐觉得,这座城市藏着些她还没遇到的东西,比流量更沉,比热度更久。
后来她真的来了北京。
坚持学习唱歌,不断进步,从翻唱歌手到拥有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再到现在慢慢接触带货,一步步走到今天,中间不是没有过难捱的时刻:首播到凌晨的疲惫,流量波动的焦虑,还有偶尔袭来的孤独。
但每次看到视频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看到秋天的阳光穿过老城区的屋檐,看到街边小贩推着烤红薯的车走过,心里就会踏实一点。
“在想什么呢?”
圆圆把账单递过来,打断了她的思绪。
林溪回过神,窗外的银杏叶被风卷着打了个旋,落在路边的石阶上。
她拿起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和阿月的聊天界面,对方说“等你回来吃腊排骨”。
“没什么,”她笑了笑,起身穿上外套,“在想,今年冬天回云南,该带点北京的糖蒜当伴手礼。”
秋风从敞开的店门溜进来,带着点清冽的气息,拂过她的发梢。
她知道,自己留在北京的理由,或许就藏在这样的秋夜里,藏在还没发生的故事里。